公司新闻
返回新闻列表“钢铁巨人”入深海
盛夏溽暑,渤海深处,一艘运输船劈波斩浪,拖带着国内最高的四桩导管架基础结构,如同海上巨兽般驶向分公司华能山东半岛北L场址海上风电项目四号机位。
作为国内水深最深的海上风电项目,本次施工所使用的导管架高80米、重1600吨。沉放时,需要将导管架基础结构吊起、入水,根据坐标精准对位,使导管架底部四根10米长的插尖精准插入已经预先施打完成的四根钢管桩内。四号机位深水处,四根钢管桩正张开深渊巨口,等待着与导管架对接的振奋时刻。茫茫外海风云变幻、暗流涌动,难度不言而喻。
“清淤是沉放施工的第一步,65米长的钢管桩沉入后,需彻底清除桩筒内的淤泥,为导管架10米插尖的完全插入铺平道路。”项目生产经理介绍。
但首次清淤时,项目团队就遭遇了“拦路虎”。在58米深水高压下,原有吸泥泵的铅笔式刀头,面对黏硬板结土层彻底“哑火”。“刀头不够尖锐,穿透力弱,清淤范围小,进度严重滞后。”技术员分析。经现场研讨,他迅速组织大胆改造刀头:焊接三块三角形钢板,前端加装尖刺,打造出一把“红缨枪头”。“新刀头‘破甲’能力强,清淤范围广,硬土层被一举突破!”看着监测屏幕上快速下钻的深度,技术员信心满满。
清淤告捷,“巨人”起吊入水,引导插尖快速精准入桩成为沉放的关键。为此,项目团队在前期专门研究出一套“两点定位法”:导管架起吊入水后,根据沉桩阶段得出的位置数据,选取两个点的坐标输入测量仪器,再由测量员在导管架顶端监测,依据实时坐标起吊角度使选定点与实测点迅速、精准吻合。任务交到测量队长手上,全新的深度让这位“风电老兵”倍感压力:“50米深洋流湍急,导管架晃动剧烈,每个点需测量十几次反复核算。”
测量队长传来的精准坐标让插尖迅速“追踪”到四根钢管桩,与此同时,水下“三点定位”辅助对接启动。潜水员实时反馈,最长的1号腿率先精准入桩。“‘大哥’站稳了,‘兄弟们’也紧跟其后。”在1号腿形成的稳固支点下,其余三条腿不甘落后,一小时内全部严丝合缝嵌入桩内。“测量误差0.13‰,远超3‰的设计要求,得益于我们前期将每根沉桩精度都控制在了毫米级!”项目总工自豪地说。
历经3小时15分奋战,首台导管架成功扎根深海,业主单位闻讯发来赞誉。“这是项目建设的里程碑,我们用‘一航方案’,再次刷新了海上风电的深度极限!”项目经理话语铿锵。海天之间,“钢铁巨人”巍然矗立,无声诉说着建设者的智慧,也凝视着渤海深处正在谱写的绿色能源新篇章。
来源:一航总承包